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科学研究 > 科研动态

我所育成的2个早稻新品种通过安徽省审定

发布日期:2024-07-12   作者:水稻所    来源:水稻所    阅读:

早 籼 2103

审定编号:皖审稻2024L003

品种来源:湘早籼24//嘉兴8/湘晚籼11

特征特性:早籼常规水稻品种。2021年、2022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:平均株高87.8厘米,亩有效穗24.7万,每穗总粒数114.4粒,每穗实粒数93.7粒,结实率81.9%,千粒重23.4克。全生育期108.6天,比对照(早籼310)熟期长1.8天。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抗病性鉴定,2021年中抗稻瘟病(综合指数3.3,穗瘟损失率3级),中抗稻曲病(病穗率3%),感白叶枯病(7级);2022年中抗稻瘟病(综合指数2.8,穗瘟损失率3级),高抗稻曲病(病穗率0),感白叶枯病(7级)。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抗虫性鉴定,2023年高感白背飞虱(9级)。经安徽省稻米及制品检测中心检验,2021年米质为部标普通,2022年米质为部标普通。

产量表现:2021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5.42千克,比对照品种增产7.15% 2022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7.40千克,比对照品种增产4.03%202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5.83千克,较对照品种增产8.02%

栽培技术要点:1.播期:常规栽培育秧在4 5 日前后播种,亩播种量25 千克左右,大田用种量3.0 千克,秧龄28-30 天;2.栽插密度:一般栽插密度2.5-2.8万穴/亩,每穴3-4种子苗;3.施肥:大田亩施纯氮量10千克,重施基肥,占全部施肥量的80%以上,并注意氮、磷、钾肥配合,栽后7 天左右结合施用除草剂,亩追施尿素5.0千克;4.灌水:做到浅水栽秧,深水护苗活棵,返青后浅水搁田促分蘖,中期适时适度烤田,后期干干湿湿;5.病虫害防治:注意生育前期稻蓟马、中期螟虫和后期的纹枯病防治,在重病区还要注重稻瘟病的防治。

审定意见:符合安徽省稻品种审定标准,审定通过。适宜在安徽省双季稻区推广种植,需要注意对白叶枯等病害进行防治。


早 籼 2101 

      审定编号:皖审稻2024T002

品种来源:华早149//中早38/早籼95-338

特征特性:早籼常规水稻品种。2021年、2022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:平均株高88.5厘米,亩有效穗23.8万,每穗总粒数119.1粒,每穗实粒数101.5粒,结实率85.2%,千粒重22.0克。全生育期106.9天,比对照(早籼310)熟期长0.9天。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抗病性鉴定,2021年抗稻瘟病(综合抗指2.0,穗瘟损失率最高级1级),抗稻曲病(病穗率2.0%),感白叶枯病;2022年中抗稻瘟病(综合抗指2.9,穗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),高抗稻曲病(病穗率0.0%),感白叶枯病。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抗虫性鉴定,高感白背飞虱。经安徽省稻米及制品检测中心检验,2021年米质为部标普通,2022年米质为部标普通。

产量表现:2021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2.39千克,比对照品种增产4.89%2022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3.63千克,比对照品种增产6.13%202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9.29千克,比对照品种增产6.09%

栽培技术要点:1.播期:45日前后播种,亩播种量30千克左右,大田用种量3.0千克,秧龄30天左右;2.栽插密度:一般栽插密度2.0-2.5万穴/亩,每穴3-4种子苗;3.施肥:大田亩施纯氮量10千克,重施基肥,占全部施肥量的80%以上,并注意氮、磷、钾肥配合,栽后7天左右结合化学除草及时追施返青肥;4.灌水:做到浅水栽秧,深水护苗活棵,返青后浅水搁田促分蘖,中期适时适度烤田,后期干干湿湿,收获前7-10天断水;5.病虫害防治:注意生育前期稻蓟马、中期螟虫和后期的纹枯病防治,在重病区还要注重稻瘟病的防治。

审定意见:符合安徽省稻品种审定标准,审定通过。适宜在安徽双季稻区推广种植,需要注意对稻瘟病、稻曲病等病害进行防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