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科学研究 > 科研动态

我所育成的多个粳(糯)稻新品种通过安徽省审定

发布日期:2024-07-12   作者:水稻所    来源:水稻所    阅读:

徽 粳 002

审定编号:皖审稻2024T008

品种来源:宁粳3/当育粳10 

特征特性:晚粳常规水稻品种。2021年、2022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:平均株高89.9厘米,亩有效穗22.1万,每穗总粒数137粒,每穗实粒数121.9粒,结实率89.0%,千粒重26.3克。全生育期131.5天,比对照(宣粳2号)熟期短0.6天。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抗病性鉴定,2021年中感稻瘟病(综合抗指4.0,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),感稻曲病(病穗率17.0%),感白叶枯病;2022年中感稻瘟病(综合抗指3.9,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),感稻曲病(病穗率15.0%),中感白叶枯病。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抗病性鉴定,抗条纹叶枯病。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抗虫性鉴定,高感褐飞虱。经安徽省稻米及制品检测中心检验,2021年米质为部标三等,2022年米质为部标二等。

产量表现:2021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3.64千克,比对照品种增产10.91%2022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9.960千克,比对照品种增产5.67%202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2.59千克,比对照品种增产4.20%

栽培技术要点:1.播期:常规栽培育秧宜在6月中、下旬播种,亩播种量30千克,大田用种量3.0千克,秧龄25天左右;2.栽插密度:一般栽插密度2.5-3.0万穴/亩,每穴3-4种子苗;3.施肥:大田亩施纯氮量12千克,重施基肥,占全部施肥量的60%以上,并注意氮、磷、钾肥配合,栽后7天左右结合化学除草及时追施返青肥;4.灌水:做到浅水栽秧,深水护苗活棵,返青后浅水搁田促分蘖,中期适时适度烤田,后期干干湿湿,收获前7-10天断水;5.病虫害防治:注意中期螟虫、稻纵卷叶螟和后期稻曲病、纹枯病防治,在重病区还要注重稻瘟病的防治。

审定意见:符合安徽省稻品种审定标准,审定通过。适宜在安徽省双季晚粳稻区推广种植,需要注意对稻瘟病、稻曲病等病害进行防治。

徽 香 糯 101

审定编号:皖审稻2024L048

品种来源:镇糯19//武香粳14/宁粳4

特征特性:中粳常规水稻品种。2021年、2022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:平均株高97.9厘米,亩有效穗18.9万,每穗总粒数159.1粒,每穗实粒数137.8粒,结实率86.6%,千粒重27.7克。全生育期为152.1天,比对照(当粳8 号)熟期短1.3天。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抗病性鉴定,2021年中感稻瘟病(综合抗指3.2、穗瘟损失率5级),中感稻曲病(病穗率9.0%),中感白叶枯病;2022年感稻瘟病(综合抗指4.5、穗瘟损失率7级),抗稻曲病(病穗率1.0%),中感白叶枯病。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抗病性鉴定,抗条纹叶枯病。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抗虫性鉴定,高感褐飞虱。经安徽省稻米及制品检测中心检验,2021年米质为部标三等,2022年米质为部标一等。

产量表现:2021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85.10千克,比对照品种增产10.38%2022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6.64千克,比对照品种增产6.55%202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75.48千克,较对照品种增产10.21%

栽培技术要点:1.播期:常规栽培育秧宜在5月中、下旬播种,亩播种量30公斤,大田用种量2.5公斤,秧龄30天左右;2.栽插密度:一般栽插密度2.0-2.5万穴/亩,每穴3-4种子苗;3.施肥:大田亩施纯氮量15千克,重施基肥,占全部施肥量的60%以上,并注意氮、磷、钾肥配合,栽后7天左右结合化学除草及时追施返青肥;4.灌水:做到浅水栽秧,深水护苗活棵,返青后浅水搁田促分蘖,中期适时适度烤田,后期干干湿湿,收获前7-10天断水;5.病虫害防治:注意中期螟虫、稻纵卷叶螟和后期稻曲病、纹枯病防治,在重病区还要注重稻瘟病的防治。

审定意见:符合安徽省稻品种审定标准,审定通过。适宜在安徽省一季稻区推广种植,需要注意对稻瘟病等病害进行防治。


徽 粳 糯 009

审定编号:皖审稻2024L066

品种来源:皖垦糯1//武运粳24/镇稻14

特征特性:中粳常规水稻品种。2020年、2021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:平均株高99.3厘米,亩有效穗20.9万,每穗总粒数135.4粒,结实率89.7%,千粒重26.3克。全生育期152.3天,比对照(当粳8号)熟期短3.2天。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抗性鉴定,2020年中感稻瘟病(综合抗指5.0),感稻曲病(病穗率19%),中感白叶枯病;2021年中感稻瘟病(综合抗指5.8),感稻曲病(病穗率21%),中感白叶枯病。经安徽省稻米及制品检测中心检验,2020年米质为部标二等;2021年米质为部标三等。

产量表现:2020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84.90千克,比对照品种增产6.06%2021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8.44千克,比对照品种增产8.24%(极显著)。2021年生产试验亩产647.84千克,比对照品种增产5.86%

栽培技术要点:1.播期:常规栽培育秧宜在5月中、下旬播种,亩播种量30千克,大田用种量2.5千克,秧龄30天左右;2.栽插密度:一般栽插密度2.0~2.5万穴/亩,每穴3~4种子苗;3.肥水管理:大田亩施纯氮量15千克,重施基肥,占全部施肥量的60%以上,并注意氮、磷、钾肥配合,栽后7天左右结合化学除草及时追施返青肥;做到浅水栽秧,深水护苗活棵,返青后浅水搁田促分蘖,中期适时适度烤田,后期干干湿湿,收获前7~10天断水;4.病虫害防治:注意中期螟虫、稻纵卷叶螟和后期稻曲病、纹枯病防治,在重病区还要注重稻瘟病的防治。

审定意见:符合安徽省稻品种审定标准,审定通过。适宜在安徽省作一季中粳稻区推广种植,需要注意对稻瘟病、稻曲病等病害进行防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