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省沿淮机插水稻基质育秧技术建议
当前,我省沿淮地区水稻陆续进入育秧阶段,为提高机插水稻基质育秧秧苗素质,提出如下技术建议。
一、基质选用
选用秸秆与畜禽粪便充分发酵后,添加蛭石珍珠岩辅料的育苗基质。一般每亩准备育秧基质90-100 升。
二、培育机插壮秧
1.品种选择:选择生育期适中、抗逆性强、适合机械化栽插,通过省级以上审定,米质达到部颁二级米以上的水稻品种。
2.种子准备:播种前,将种子翻晒2-3天,采用25%氰烯菌酯3000-4000倍液浸种。浸种消毒后须用清水冲洗。在25-35℃条件下催芽至90%以上种子破胸露白。
3.机械播种:采用育秧播种机进行播种,杂交稻每亩准备28×58cm硬盘18-20盘,常规稻准备26-28盘。底土厚度为1.5-2 cm,播种后敷土厚度为0.3-0.5 cm,以种子不外漏为准;均匀洒水,以底部基质淋透,表面不积水为准。
4.暗化处理:播种后秧盘每25-30盘一叠室内堆放,每叠间距20cm以上。秧盘用黑色塑料膜覆盖暗化,也可以用专门的暗化房进行暗化。
5.苗期管理:苗期温度应保持在15-35℃,遇低温应提前搭设小拱棚或其他升温措施。一叶一心前:盖膜(布)保湿,棚温控制在30-32℃,湿度80%左右。1叶1心后,棚温控制在25℃以内。也可以在晴天喷施多效唑0.2g/m2。2叶期:温度控制在20℃左右,保护基质湿润为主,卷叶时喷灌适当补水,也可以用无人机水肥一体化喷施。但避免秧盘在水中浸泡影响盘根。育苗基质非营养土的或长势较弱的,可以在2叶期,每m2施1:100比例尿素6g。3叶期:移栽前2-3天施送嫁肥和起身药,每m2按1:100比例施尿素18 g,主要防治螟虫、稻蓟马、灰飞虱、稻瘟病等病虫害。
6.壮秧标准:秧苗应根系发达、苗高适宜、叶挺色绿、均匀整齐。早稻、再生稻头季叶龄3.0-3.5叶,苗高13cm-18 cm,秧龄22-30天。一季稻叶龄3.0-4.0叶,苗高13-18 cm,秧龄18d-22天。秧块应苗齐苗匀,根系盘结牢固,提起不散。
(安徽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 任兰天)